另一边,以往市场占有率较低的洋酒崛起快速。2017年,白兰地、威士忌等烈酒进口量同比增长23%、17%。餐前酒更为迅猛,增幅达到168%。
到那个时候会是怎样的场景?这家酒企可能是行业第一个用复购率、LTV(客户终生价值)、转化率等用户数据描述市场运营的公司。并且,这些也是资本市场对一家企业尤为看重的量化指标。
但也有行业人士认为,江小白刚刚达到全国化量级,进入了一个平台期。一个新引擎驱动它的下一个发展,还是一个未知量。毕竟,“酒行业和其他行业不同,产品力才最关键,数字化运营的意义对当前的行业来说并不明显”。
江小白在全产业链转型升级中,可能确实有些吃力。
清华大学商业模式专家张华光,一直致力于商业环境变化与商业模式设计的研究,在他看来:所谓新酒饮时代,本质上就是低度化、利口化、多样化的味道趋势折射,是信息时代消费主义在酒行业的一个体现。
腾讯作为约10亿用户的社交电商生态的构建者,可以为江小白提供一个触达渠道。比如,江小白未来能通过小程序、微信公众平台、微信支付、腾讯广告营销服务等多个触点,同更多年轻消费者进行交互。
又回到了产品,回到江小白的味道战略和它那4条产品线,这是江小白所有动作的基石。
“茅五洋”在年轻化市场仅是稍有布局,他们沿袭行业惯例打法,用规模效应加速头部集中的趋势。
产业互联网赋能者腾讯,可能是最佳选择。
如何逐一优化其他8个商业模式要素权重?张华光认为,这需要从原料、研发、生产、物流到销售各环节实现转型升级,再造全产业链运营模式。
年轻人改变中国白酒行业
今年3月,成都春糖,江小白展示了纯饮、淡饮、混饮和手工精酿4条产品线。一看名字,消费者就知道哪种酒适合自己。
▧根据罗兰贝格分析,中国白酒在30岁以下人群的市场优势正在坍缩。
惯例打法是什么?产品上以价格段、宴会/送礼等场景切分市场,传播上通过国学、成功学甚至厚黑学影响人群。
江小白称这为“新酒饮时代”,就好像2016年王兴提出的“互联网下半场”。是不是概念炒作还有待讨论,但可以确定的是,白酒市场真的出现了新变化。
牵手腾讯?升级效果却被人质疑
年轻人群的饮酒需求明显不同。腾讯数据表示,90后对各种酒水皆有兴趣,但更偏向于鸡尾酒等轻口味酒饮。一定程度上,酒饮被拉到软饮料的消费维度,轻淡口味受青睐。
味道只是及格线,抢占年轻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。
[ 责编:刘文文 ]
江小白打算用味道迎合年轻人
在这种情况下,白酒行业若要从根本上再造,就必须是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去促进运营模式再造。比如,江小白用表达瓶与消费者互动,搞街舞、涂鸦、越野摩托、动漫和青年文化节等,第一次给白酒贴上“潮酷”的标签。
在年轻市场混迹,这样的套路显然“不合群”。
除此之外,年轻人喝酒不再有固定的场合,他们喜欢在吧台边摇晃红酒杯,烧烤摊与三五挚友畅谈豪饮,甚至在办公室、卧室小酌一杯。饮酒逐步脱离佐餐场景,实现去餐化。
鉴于年轻人不喜欢辣口、不喜欢醉酒、不喜欢宿醉、不喜欢满身酒味,江小白把酒体做得更利口。想喝更轻口味,就选淡饮;想兑点冰红茶喝,就选混饮,它希望将清香酒口感扩增得千变万化,满足年轻人的各类酒饮需求。
这个数据,放在汽车、服装甚至母婴领域都那么相似。但因此导致的变化,应该属酒行业最大。罗兰贝格曾发布报告称,中国大陆30岁以下人群的酒类消费占比分别为:啤酒52%、葡萄酒13%、预调酒11%、白酒只有8%。
全产业链再造运动,中小企业吃不消
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。据悉,江小白在江记酒庄等生产基地的建设上花了20亿,集中产业园方面预计投资30亿。甚至于,江小白还有一个5000亩的高粱种植示范基地,单靠每年20亿等销售,江小白如何支撑得起?
而验证这一基石的,恐怕是2019年的销售情况。(瀚文)
只可惜,传统白酒的浓烈、刺激,饮酒场景大多是围桌打圈,这与年轻人对个性解放、潮酷文化的追求格格不入。以致于,白酒消费正在向60后、70后市场坍缩,甚至出现断代隐忧。
注:此文属于光明网登载的商业信息,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,仅供参考。
这在白酒行业是一大进步。要知道,汽车、服装、3C数码等行业,都在通过大数据接触每一“个”消费者,白酒企业的眼前还只是一“群”模糊的人。借助腾讯大数据能力,江小白如果不是为了造概念的话,或许能够实现用户在线。
为消费者着想,做出他们喜欢的味道,江小白有位好的产品经理。
当90后新生代成为主力消费人群后,各行各业都在随之进行转型升级大调整。人们熟悉又陌生的白酒行业,创立仅7年的江小白,去年销售额破了20亿元。抓住年轻消费群、迎合多样化消费品类、以及悦己化消费方式,这个行业因年轻人而动,恐怕就是从江小白开始。
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统计,在酒水消费中,80后、90后年轻消费群体占比近70%。线上酒水消费的年轻化趋势明显,28岁以下人群占比显著提高。
若真到了新酒饮时代,必须要进行一场基于需求端的再造运动。
江小白会不会成为这样的平台,现在来看,几率不大但也不无可能。只是,这件事情让“茅五洋”来做,估计会轻松很多。
▧成都春糖江小白产品升级发布会现场,4条产品线满足年轻人的各类酒饮需求。
人群年轻化、品类多元化、场景休闲化、味道利口化、消费悦己化……这些在消费领域通用的市场特征,开始蔓延到白酒行业。
从过往家居、服装等行业的系统性变革来看,其波及的不是点对点的变化,而是思维转变,是整个行业供应链的升级再造。
这种消费特质,酒行业发现得有些晚了。如果放到更大的维度上审视,服装、电子产品、快消品领域,新生代人群已经成为行业发展主题。
目前来看,年轻群体带来的消费习惯变迁,还不止于颠覆白酒行业的原有格局。
商业模式专家亚历山大·奥斯特瓦德和伊夫·皮尼厄总结了“商业模式九要素”,而江小白与年轻人的互动,其实是在优化其中一个要素——客户关系。
沉重的资金压力,使得这个行业需要一个平台领导者,就像阿里、腾讯带动零售行业全产业链升级一样。如果行业每家酒企都要做一遍江小白正在做的事,那么大多中小企业将死在半路。
为年轻人而变,白酒行业也加入风风火火的转型升级队列。
4月初,腾讯广告客户总经理栾娜飞到了重庆。她向台下的媒体宣布,双方将从数据洞察、用户场景、文化IP、智慧零售4大方面,实现全新白酒品牌数字化升级。
不只是白酒行业,目前任何一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,都错过了社交红利的窗口期。如果要用一个全媒体矩阵去了解并满足用户,企业就不得不借助专业平台。
大快消领域,可口可乐、三只松鼠,甚至名创优品都在这么玩。只是,酒行业真的意识得太晚,江小白是第一个。
国家统计局资料,2018年进入统计的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少了148家,另有183家亏损。头部企业如茅台、五粮液、洋河,正进一步拉大与跟随集团的差距,寡头初现。
比如在白酒命名上,天字号、窖藏版、青花瓷……这些称谓没法让年轻人选。而今,就连棒棒糖也要标注是苹果味,还是荔枝味。
这样一来,喝业务酒、应酬酒,“被领导或者长辈强灌白酒”的时代,也正在成为过去。麦肯锡在去年就预测到,中国消费者的悦己化诉求成为趋势。放在酒饮消费上,大多年轻人喝酒都是出于自我意愿,而非应酬。